第(2/3)页 “就是去年呀,你忘啦?还是在无锡学的呢!” 闻听此言,高飞先是一愣,随后方才失笑的拍了拍脑门自嘲道: “噢~想起来了。” “嗨~瞧我这脑子,都快老年痴呆了。” 要知道拍《梦华录》的时候为了力求真实,还是高飞要求刘艺菲亲自撑住船来着。 只是见高飞这么一说,刘艺菲倒是毫不客气的补了一刀。 “我看也是,你现在是一点年轻人的朝气都没有,越来越像一个老头了。” 说罢,只见她一边故作嫌弃的将食盒里面的报纸朝高飞丢了过去,一边吐槽道: “现在连敬老院的老头知道用手机看新闻了,伱偏偏要倒过来。” “我看你呀,思想比那些老爷爷都古板!” 刘艺菲此言倒是不假。 当今社会除了那些体制内的人之外,确实很少有人会订阅纸质报纸了。 甚至现在连某些行政机关和国营企业,都渐渐取消订阅报纸杂志的任务。 毕竟都开始实行办公无纸化了,纸质报纸自然也没人看了。 而高飞这么做倒不是为了彰显个性,所以才故意特立独行。 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确实存在着阅读需求。 一来是因为相比于网络上的新闻消息,纸媒在严肃性和规范性上终究更胜一筹。 虽然二者都是媒体,但是纸媒相比于自媒体多少会收敛一点。 因为犯罪成本不同,导致绝大部分纸媒都不会像自媒体一样毫无操守。 毕竟大部分纸媒都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。 至于互联网上虽然胜在消息灵通,但有时候信息太多太杂了,反而会影响思考。 不过,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现在的大数据算法太强大了。 基本上现在只要高飞在手机、电脑上浏览新闻,入眼之处的消息都是他想看到的。 一开始对于这种根据用户偏好推送的算法,高飞还是挺喜欢的。 毕竟乍一看都是自己感兴趣的,不用自己特意去找,是人都会喜欢。 正是这种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惰性,使得很多人并没有觉得这种改变有什么不妥。 反而认为这是科技发达给人类带来的福利。 但普通人能不在乎,高飞却不能这么想。 因为这种智能推送,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在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,给每个网友搭建一个量身定制的信息茧房。 久而久之,当网友们完全习惯了这种模式之后,他们的世界将会越来越狭隘。 因为长期的阅读习惯,会导致他们只愿意关注自己喜欢的话题。 喜欢看电影的,每天看到的将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影讯; 喜欢追星、八卦的,亦将会在娱乐明星的世界里无法自拔; 喜欢时尚、化妆的,则会有看不完的各种新潮穿搭等着她。 最后,他们将会被分割成一个个杂乱无章的独立群体,各自安好,不相往来。 当然,想要做到这一点也不简单,没有一二十年的时光估计很难见成效。 不过话又说回来,对于普通人而言这种思维上的些微改变不算什么。 但是对于高飞这种行业领袖人物而言,思维上但凡有一点点迟钝,那都是要出事儿的。 比如王家兄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。 为了不重蹈覆辙,高飞这才选择用看报纸的方式来实现“关注倒逼”。 因为纸媒是全民的媒体,什么新闻对社会重要它便会报道什么。 如此一来,便可以补足读者的阅读盲区和关注点上的缺失。 可以说正是因为报纸的“不智能”,才让它的价值越珍贵。 随着网络越发达,这个价值也会越来越重要。 所以现在高飞的习惯就是,一边吃早饭,一边打开各类报纸,快速扫一遍标题。 只看事件,不看评价,不读分析。 碰到了有兴趣的事情,才会多看两眼内容。 当然,如果真正想了解一件事儿的真相。 比如像上次的范兵兵事件,高飞也不会相信任何媒体,只会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。 因为到了他这个层面很多私下的消息往来会比媒体靠谱很多。 不能公开、不方便外泄的消息,他私下里几乎都能打听到。 当然,这些理由自然没必要和刘艺菲说。 于是高飞就这样一边吃着早餐,一边听着她软糯的吐槽,倒是有种另类的温馨。 只可惜这样岁月静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。 …… 片刻之后,当高飞与刘艺菲吃完早餐,一边沿着湖边溜达一边闲聊时。 一艘两层的仿古楼船便缓缓从远处行驶而来。 老远的高飞便看见黄博和夏雨等人站在船边朝他招手。 见此情形,刘艺菲当即不高心的轻哼一声,没好气的踢着地上的小石头。 第(2/3)页